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医院地址:巩义市大峪沟镇王河村  

邮编:451200  

联系邮箱:3576529032@qq.com

联系电话:

0371-85668120(预约)

0371-85669120(门诊)


护理常识 COMMON

当前位置:首页> 护理常识

精神科护理常见法律问题及防范措施

* 来源: 安康宣传部 * 作者: supman * 发表时间: 2019-10-12 16:09:22 * 浏览: 77

摘要】对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潜在性法律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护理工作与法律责任的关系,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及维护病人的安全和权益,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在护理工作中防范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精神病;法律问题;安全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医学科学知识和法律观念的逐渐普及,病人的法律意识及经济意识不断增强,一旦发生医护纠纷,病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处理结果涉及的就是法律责任和赔偿问题[1].因此,探讨存在于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分析护理工作与法律责任的关系,提高广大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在其护理工作中防范风险的能力,是摆在广大精神科医护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


  1.精神病病人的权利

  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病人享有生命健康权、自主权、知情权、安全权、隐私权、受尊重权、获取知识权、求偿权、复印病历权等。通常情况下,这些权利不容侵犯,受法律保护。但精神病病人发病期由于大脑功能紊乱,认知能力下降或丧失,属无行为能力的人,其自主权、知情权应相应受到限制,在他拒绝接受治疗护理时,应优先考虑其生命健康权,医护人员必须说服病人放弃自己的决定,行使干予权,甚至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强制治疗或保护性约束。但强制的原则:一是有利于病人,二是不伤害病人[2].在这特定情况下,医护人员一定要把握好度,否则,可能会涉及到法律问题。


  2.精神科护理常见的潜在性法律问题

  2.1 损害病人健康权

  精神病病人与其他病人完全不同,其本人知情同意权由监护人代理,在住院治疗过程中,又无监护人陪床,当病人拒绝接受治疗护理时,护士不想方设法说服病人接受治疗,而是图省事,以病人不合作为由,听之任之,未能保证病人按医嘱用药,实质上是损害了病人的生命健康权。


  2.2 损害病人受尊重权

  病人由于精神错乱、认知障碍,会作出一些让常人难以理解的举动,讲一些不合情理的言语,如有的女性躁狂症病人在发病期表现出不正常的性言语、行为,遭到护士的歧视、嘲笑、指责、污辱等,使病人的受尊重权受到损害。


  2.3 侵害病人隐私权

  由于诊断、治疗护理的需要,病人会将一些个人的隐私,如家庭、个人的挫折与不幸,恋爱婚姻生活,包括身体缺陷、心理变态、生活资料和病人有碍社会风化的疾病和盘托出,这是对医务人员的特殊信赖。而护理人员未保守秘密,将病人的隐私和秘密随意泄露或事后当作笑料传播和扩散,导致侵害病人隐私权。


  2.4 侵害病人人身权

  护士出于维护精神病病人安全,消除潜在危险因素的目的约束病人,是受法律保护的,但前提必须是有利于病人,不伤害病人,有利于治疗或康复。如果因病人顶撞了护士或护士的治疗安排被病人拒绝,便将其约束起来以示惩罚或强迫接受非必须治疗病人,是违反职业道德的,如在约束过程中导致病人骨折或其他严重后果,属于技术事故;但若有主观上的故意企图,属严重侵权行为。


  2.5 忽视病人安全权

  ①擅离职守:精神病病人是一特殊的病人群体,精神科病房,常有意外情况发生,若值班护士因脱岗或未按制度巡视病房,未做到重症精神病病人的活动不离护士视线,未及时发现自伤、自缢病人,因失职造成病人走失并在外发生严重事故等,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防范措施不当:护士对病人的反常行为不采取防范措施,或对病人进行保护性约束,但未对其病情周密观察,致使其他病人给予伤害或未定时松解约束肢体,造成肢体损伤和坏死。


③交接班制度执行不严:精神科护理交接班制度除含综合科内容外,还包括床头清点病人人数、危险物品的检查及“三防”病人的病情。若错数病人、未发现病人走失或未查出病人藏有刀、剪等危险物品,易发生严重后果。


④医嘱执行不严或查对错误:抗精神病药物属剧毒药品,治疗剂量较大,不良反应较多,个体对治疗的效应差异很大,加之精神病病人的反应迟钝,主诉不准确,如果护士不严格按医嘱调节静脉用药滴速或打错针、发错药,极易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⑤由于精神病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差,反应迟钝,主诉不准确,若护理工作中不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易造成交叉感染,严重者可发展为毒血症、败血症以致病人死亡。


  2.6 侵害病人知情同意权

  精神病病人是一特殊的病人群体,从法律角度讲他们为无行为能力,其权力由监护人代为行使。但在现实中监护人既不陪床,又不能每天见医生护士,对治疗情况了解甚少。因此,详细向监护人介绍治疗风险,使之知情并同意。否则,侵害病人的知情同意权


  3.防范措施

  3.1 依法防范

  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3],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手段去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依靠法律维护医院的正当权利[4],并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等。在此基础上,制订《安全医护警示制》,以警示使医护人员时刻依法工作。


  3.2 依德防范

  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职业道德规范,是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①在为病人服务中,做到文明礼貌,举止文雅,同时积极与病人沟通交流,对病人及家属提出的疑问和某些过激的语言及行为,心平气和地解释、安慰、体谅,以实际行动感召他们。在思想上、观念上和行为上处处为病人着想,围绕满足病人合理要求,自觉地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②慎独是作好护理工作的保证,特别在精神科,慎独更显得重要。精神病病人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表现异常,无自知力,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加之精神病病人的管理多是封闭式的,住院时间长,无陪人,因此,护理人员护理病人时,需有慎独的医德品质,自觉地履行医德规范。在执业活动中尽责维护病人的合法权益。


  3.3 依质防范

  护理质量与病人的生命健康休戚相关,提高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是医院提高竞争力,有效防范医疗事故发生的根本保证。


①搞好继续医学教育,努力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医院采取岗位培训、自学考试和外出进修相结合的方法,让护士不断“充电”,把精神科护士培养成知识丰富、技术娴熟的专业型护理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护理安全,防止差错事故。


②以敏锐的观察力观察病情。护士处在医疗服务的第一线,与病人接触的机会最多,时间最长,对病情的观察更直接、更系统、更全面、更有连续性。精神科病人多数为重症精神病病人,这些失去理智的病人在幻觉妄想支配下,极易发生冲动伤人、自伤、自杀和走失等意外事件,加之使用的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大,有发生致残和猝死的危险。所以护士的认真观察,可以及时发现病人对治疗的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新的并发症和医源性疾病,同时还可及时掌握病人的思想动态,适时疏导和解决病人的心理压力,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③详细真实记录病情变化及治疗护理过程。护理文书的书写必须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的原则,不得隐匿、伪造或销毁护理文书及有关资料,不得涂改,并且做到不抄写医疗病程记录,不重复、漏记。一旦出现医疗纠纷,病人首先提出查阅病历,护理记录就成了重要的法律证据和客观依据。


④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切实抓好护理的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控制,要经常分析不安全因素,研究相应对策,提高护理工作的预见性,对于有明显消极观念,冲动、伤人、逃跑行为及年老体弱伴有躯体症状者,应严格执行床前交接班制度,一定做到交清、问清、看清、数清,将一些可能发生的问题考虑在前即事前质控,以防范护理纠纷。


  3.4 依制防范

  ①强化护理活动中的制度意识,认真执行法规,是防止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的根本保证。医院制定的各种护理制度、操作规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一种法规,护理人员应当无条件地执行。如护理工作制度,交接班制度,三查八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制度,危险物品管理制度及保护性医疗制度等。因这些制度是经过多年实践,不断充实、修改、完善而逐渐形成的,每一项都具可行性、必行性和科学性[5].每个人都要有较强的制度意识,保证各项制度切实落到实处。


②履行告知义务。医疗机构履行告知义务,加强与病人及家属沟通,有助于预防医疗事故争议的发生,同时也是医护工作者在工作中依法维护公民的健康权、知情权乃至人权的具体体现。如住院协议书、特殊治疗(电抽搐治疗,低血糖治疗)同意书、“三防”病人病情告知书、违规后果告知书、对一些病情不允许出院、假出院但病人及其家属坚决要求出院的,应清楚告知其后果,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做好签字工作。告知时要注意时机方式,讲究讲话艺术和态度,对病人及家属要语言温和,避免恶性刺激,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等。万一发生意外事件时家属容易理解、正确对待,也可作为一种法律凭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3.5 正确对待投诉

  病人投诉是对护理工作的监督和关心。因此,需热情接持投诉病人,正确对待投诉,耐心倾听病人及家属的申诉,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给予正确答复,必要时上门解释、道歉,以化解矛盾,并向病人表明纠正的态度,欢迎病人对医院工作多加监督及帮助。对被投诉对象要加强教育,找准问题的实质,使其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失误,从中吸取教训。奖惩挂钩,并让她们提高认识,病人来院就诊便意味着与医院建立了合同关系,自己的行为是代表医院履行职责合同,无论是故意还是由于疏忽违反了护理责任,病人都有可能提起投诉。面对病人的生命与健康,“忙”和“经验不足”都不能为其行为辩解,只要造成伤害,就要承担法律责任[6].总之,作为精神科护士,为了病人的安全和自身的权益,应自觉用法律法规衡量自己的行为,并将其贯穿在整个护理工作中。尽最大努力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安全的护理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发生。微信图片_20190308093935 - 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