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雅地表达愤怒
是工作生活中一种很常见的负面情绪,
会给人际关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回想一下,我们工作中是不是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
你为一位病人打针,却因为患者有些害怕,动了一下而导致穿刺失败。病人生气的说:会不会打针啊?你新来的吧?针都打不好,还当什么护士?叫你们护士长过来!更有甚者会爆粗口,甚至有些精神科的病人,还会扬手打人。
我们常常在这种情况下感到委屈和愤怒。回想一下,当你感到愤怒时,你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处理它呢?有的人受不了这种委屈,压抑不了自己愤怒而选择发泄,去争辩,去指责,甚至想着骂回去,打回去。
结果呢?肯定是两败俱伤的。

而大多数人,则更多的是会因为职业身份、制度等各种原因选择压抑自己的愤怒,来避免护患矛盾和冲突;表明上看上去风平浪静,实则这种做法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压抑的愤怒去哪儿了?
它会凭空消失吗?
答案是否定的。
研究发现,当愤怒被压抑之后,人们往往产生自责。久而久之,压抑在体内的愤怒就由自责演变为负面的自动思维,进而形成消极的认知,再发展下去就是抑郁了。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自己负面的情绪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既能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同时也不会引发矛盾和冲突。
我们应该如何优雅地表达自己的愤怒呢?
01
察觉
当我们清楚的认识自己的情绪,才能够更好的管理它。我们再一起回忆一下,当你感到愤怒时,你的身体产生了什么反应呢?心跳加速、脸色潮红、呼吸加快、肌肉紧绷。那你的内在思维又有哪些变化呢?愤怒时,我们通常思考很局限,只有某种特定的想法,比如:想嘶吼、想呐喊、想摔东西、想打人......我们还可以通过回顾之前愤怒的事件找出自己的敏感点,利用敏感点建立预警。
当话题聊到敏感点时,我们可以试图转换话题,或者调整自己。愤怒从产生到失控有一个过程,当我们通过这些身体反应、内在思维、敏感点,来觉察愤怒,就将有利于在早期采取行动,避免愤怒的升级和失控。
02
暂停
当你意识到自己怒火中烧,就快要忍不住要失控的时候。暂停这些冲动的想法可以让你保持理智。
情绪管理专家罗纳德博士说:“人在暴风雨般的愤怒中,持续的时间往往不超过12秒钟。”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利用好这12秒,就能控制住愤怒。
具体的做法就是当你发现愤怒发出的信号,忍不住要爆发时,就立即在心里倒数12秒。由于大部分更人对于图像信息更敏感,所以更好的做法是脑海中播放12倒数的画面,当你数到8、7时情绪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平复。
那12秒之后怎么办呢?
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03
寻求意义
负面的情绪不一定都都是带来负面的后果,他们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信号。
美国心理学家雅克西拉尔说:“愤怒是内心不舒服的反应,是感到不公平和无法接受的挫折引起的。”马歇尔博士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说:“愤怒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也就是说当我们出现愤怒的情绪,其实是在提示我们:我有需求没有被满足。同样对方愤怒也提示着对方有需求没有被满足。
因此,我们也要去体会对方的需求。回到在最初的案例中,我们愤怒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有被尊重的需要没得到满足。而患者愤怒则是有希望护士技术熟练,穿刺成功,减少他的痛苦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当我们学会体会并满足双方的需求的时候,我们的思维和行为都会发生变化。
04
寻求转化
愤怒的时候,我们的语言会变得短,语气往往也比冲,语言的内容也比较容易带有情感色彩。
在这样的语言刺激下,往往愤怒会升级,最后不欢而散。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个方法,将愤怒的语言转化为和平的句子。这时候我们可以利用非暴力沟通这项技能。
还是之前那个例子。如果我们被患者的言语激怒,可能会说:打针打不进去本来就是很正常的事情,是你自己不配合,这能怪我?
而非暴力沟通要求我们做到:
1
区分观察与评论,描述观察。临床沟通中,评论容易引发逆反心理。“不配合”正是护士给患者的带有主观意见的评论,负性的词汇极易引起患者的抵触与反抗。
2
区分想法与感受,表达感受。适时的暴露自己的感受,能引起对方的情感共鸣,使沟通顺畅。
3
表达需求。感受的根源在于内在的需求,表达需求能让对方明白我真正的目的,理解我想法及做法的由来,更容易配合我。
4
提出请求。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容易得到回应。
因此,采用非暴力沟通我们可以这样说:“我给您打针没打中,您刚说了我(描述观察),我感到有些委屈(表达感受),因为我也想一次就把针打好,希望你能理解并且尊重我的工作(表达需求)请您放轻松,我们让我同事过来给您打,好么?(提出请求)”
这样的沟通方式,既诚实的表达了自己,又避免了矛盾的进一步升级。
最后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今天的内容。
1
利用身体反应,内在思维和敏感点觉察愤怒;
2
使用12秒原则暂停愤怒;
3
发现愤怒的意义是提示尚未满足的需求;
4
利用非暴力沟通的句式,转化愤怒的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