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追求完美的自洽
近期看到一位理财博主引用张潇雨的一篇微博,他提到:不要追求完美的自洽,它是最危险的东西,因为它是“死的”,只在自己这个回路里反复转圈,没有了开放与变化。
就好像你做护士多年,本职工作游刃有余,年轻护士尊重甚至欣赏你,病人家属认可你,领导信任你。这个时候,反而是最糟糕的时候。你可能懈怠下来了,我不是指你不再认真,你偷懒,而是一种心态上的下垂和松弛,你丧失活力和追求,没有了虽然冒着傻气,可是一天比前一天更进步的积极。
怎样避免陷入这样的困局呢?
工作十几年,对于职业生涯的诸多瞬间还是记忆犹新。第一次见习就被带教劈头盖脸地骂,第一次跟夜班时老师把棉大衣让给我穿,第一次惨遭病人嫌弃后获得安慰泪如雨下,第一次得到病人信任主动伸手让我练习静脉穿刺,第一次在患者面前情绪失控后悔莫及。这些点点滴滴共同塑造出如今的我。虽然年轻护士看不出我曾经的傻样,但自己清楚那些可笑的过去。尽管如此,我依然感谢拥有了不完美,是“缺”为生命的奋进留出了余地,然后你会去思考,想要争口气不让别人看扁。把心态拨回当初的刻度,看看当下的自己还有什么不足,能够更上一层楼的。
可以是为了病人一个提问去查阅文献或法律资料,可以是学习一门护理管理工具,可以是尝试短视频拍摄,可以是插花,甚至滑板,根据自己喜好,根据工作需要,不设限。单纯为了学而学也行,形成一种学习习惯,对生活保有热情和好奇。比如我会看到一些医生护士,他们虽然经验很丰富了,见过形形色色的人,甚至深谙对面之人的心理动态,可是对人的好奇心始终没有磨灭。他们乐于与病患交流,敏锐地捕捉到可以切入的话题。有些人天生敏感,赤子之心常存,这是极大的幸运。对于我们普通人,需要一些方法使自己的心态复活。
不知你是否在执业过程中经历一些触摸到极限的事儿?比如你破了医院夜间收病人的记录,一晚上马不停蹄,忙碌到不是疲惫反而是无比兴奋的疯狂状态。比如你被授命去核酸采样,17个小时不吃不喝不拉,回到宿舍已不知自己身处何处的恍惚。有了这些巅峰体验,之前或之后的遭遇似乎都不值一提了。人的成长,许多是在困难之中体现的。关于自身极限的挑战,可以令眼前的生活更为真实,你能拥有更多勇气,去面对未知的挑战,不惧怕推倒重来的变故。如果有机会,走出舒适区,主动迎接不确定。
“疲溃”一度被广泛而热烈地探讨,它在医务人员中肆意传播,因为医疗护理工作的特殊性,高度且迅速地消耗着从业者的身心健康储备值,可一旦你经受住了考验,突破了自身极限,你的能力快速得到提升,随之而来的便是想要躺平的内在补偿机制,你不再往前走了。此时,便是文首所说,最糟糕的时候了。
这是我的体会,未必正确,不求认同。愿你从没有过类似困扰,自始至终一点一点做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