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为什么要自杀,自杀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难言的痛苦和压力?又该如何预防青少年自杀,悲剧不再发生?

学习压力过大、家庭沟通不畅,在校长期被同学欺负,被老师批评、惩罚,一些青少年对自身条件不满意,认为自己太丑、太胖或存在某方面的缺陷,这些都是引发自杀的重要原因。
2018年8月宁波市某医院急诊案例,一个孩子因为家长不让看电视,自己把自己胳膊砍了。一个孩子因为家长不让玩手机,从六楼跳下,命丧九泉。这些都是生活当中经常发生的悲惨事件。还有的孩子因为有了弟弟妹妹,觉得家人都不爱自己了,被抛弃了。有的是因为父母离婚,得不到任何关爱。有的是长期受家庭暴力等等,都有可能出现轻生念头及自杀行为。
首先,要学会分析,分析孩子的性格类型。可以知道:想轻生的孩子,大多数是在情感上极为闭塞的孩子,自我封闭意识极强,很少向别人坦露心扉。而有些孩子似乎不是这样,他口头上经常这样说不想活了,这倒不是可怕的事情,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宣泄,一种放松,只是暂时性的一种想轻生的预兆。在这两种想轻生的人中,前一种类型的人少些,后一种类型的人多些。了解孩子的性格类型,解决起问题来就容易多了。对于前者。应该更多给予理解与关心、鼓励与引导。另外,无论哪种类型的孩子,都要积极采取措施,尽快帮助他们走出困惑。
其次,不要被孩子牵制着跑,要有自己的应对措施。孩子的厌世情绪很正常,每当出现不如意时,总会想到逃避,在想不到更好的逃避办法,但又为了逃得彻底,干脆就想到了死亡。当然,情绪如果不忧郁到一定程度,孩子是不会去做这样的傻事的。有自杀的想法,肯定是心理有困扰的。
那么该如何降低自杀率,避免出现悲剧的发生呢?1.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丰富学习生活,广泛开展适应学生年龄心理特点、需求的各种活动,为学生创造能使自己身心潜能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空间;2.家长要重视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在沟通中尊重、理解、宽容、信任、激励孩子,不仅能及时了解孩子成长中的烦恼,而且能帮助、支持孩子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有利于增强亲子关系,形成孩子良好的性格特征。3.学校发现有精神异常、身心异常症状的学生,应配合家长及时请心理医生进行鉴别诊断,如若确诊为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疾病,应及时进行治疗。同时进行心理辅导,避免自杀行为的发生。
“自杀预防七要七不要”,即要重视不要忽视;要讨论不要躲避;要理解不要说教;要帮助不要刺激;要陪伴不要独处;要保护不要隐瞒;要治疗不要等待。
心理援助热线:85668120/85669120,安康精神病医院心理援助热线,这样一种求助方式,这里有一群热情、真诚、尊重、耐心的小伙伴们,愿意陪伴您一起度过这段绝望无助痛苦的时光,伴你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