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心肺复苏操作步骤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
1、评估环境、确保安全。
2、检查患者有无意识、呼吸是否正常:轻拍患者肩部并呼喊患者;观察患者胸部的起伏,5~10秒(1001、1002、1003、1004、1005…)告知无呼吸。
3、呼喊求助,周围有除颤仪尽快使用,并行心肺复苏术。
①胸外按压:判断患者没有呼吸,解开衣服开始胸外按压。(提示:两乳头连线中心点、掌根垂直按压、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按压深度5-6cm)。
②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用拇指和手指捏住患者的鼻子,给予两次人工呼吸。(特别提示:仰头提额捏鼻人工呼吸)
如果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EC”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 ml,频率12~16 次/分。
③继续胸外按压:在提供心肺复苏时,以30:2的比例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④连续做5组30:2的心肺复苏术之后,如果还没有人帮你,你需要尽快拨打急救电话120。
⑤判断大动脉搏动和自主呼吸是否恢复。如没有恢复,需要继续处置,等待进一步救援。
相关注意事项
如何判断有无呼吸?
1、用5~10秒的时间来观察他的呼吸,如果此人的胸部腹部没有任何的起伏动作的话,就可以认为他没有呼吸了。
2、还有一种很浅、很费力的呼吸,我们叫濒死呼吸,这样的呼吸不能维持生命,我们仍然要对他进行心肺复苏的抢救。
3、而且,科学实践表明,对一个心脏正常跳动的人进行心肺复苏,不会对他的生理功能有任何影响。所以规范的心肺复苏术是安全的。
这关于口对口呼吸
1、口对口吹气量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1200毫升,胸廓稍起伏即可。吹气时间不宜过长,过长会引起急性胃扩张、胃胀气和呕吐。
2、吹气过程要注意观察患(伤)者气道是否通畅,胸廓是否被吹起。

胸外按压
1、找准患者胸部着力点:按压位置应该在标准体型的两乳头连线中点,与胸骨交接点。
2、找准自己掌跟着力点:褶纹上两横指位置。
3、保持按压力线垂直:按压时要双掌交叠,双手相扣,垂直按压。
4、垂直向下按压5-6厘米。
5、保证按压后,胸廓要充分回弹。
6、按压的频率:最好是每分钟100到120次之间。
7、成人开放气道时,下颌骨要与地面垂直,使头部后仰并抬起下颏,保持气道通畅。
8、保持气道开放的同时,用拇指和手指捏住患者鼻子。吹气的时候,只要看到患者的胸部或腹部有微微起伏就可以。

表格式: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2017年AHA 新版心肺复苏指南操作流程
项目 | 分解动作 | 技术操作要求 |
现场安全 | 现场安全性判断 | 查看周围环境是否安全,不应在火场内进行。 |
评估患者及呼救 | 判断患者意识 | 拍其双肩,在其两侧耳边大声呼喊患者,轻拍重唤 “**,你怎么了?” 如认识患者,应呼其名。 |
判断呼吸、颈动脉搏动 | (...、.、.) 侧身低头,将耳垂靠近患者鼻孔,细听有无呼吸; 眼睛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无起伏表示呼吸停止。 判断呼吸同时,用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颈动脉有无搏动。 判断时间5-8秒(1001,1002,1003……1008)。 颈动脉位置: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旁开两指(或向同侧下方滑动2-3厘米),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 | |
紧急呼救 | 如无意识、无呼吸、无脉搏,立即拨打120,或大声呼救他人帮助:来人啊!救命啊!请拨打120。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步骤C-A-B)。 | |
进行心肺复苏 | 胸外心脏按压
C
| 体位放置:患者仰卧位坚实平面(外伤患者保护颈椎),检查是否硬板床,如为软床,胸下需垫胸外按压板,解开衣扣,腰带,暴露胸部,四肢无扭曲,去枕; |
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剑突上2指处(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点); | ||
按压手法: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只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手指上翘、并拢,只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抬起时胸壁充分回弹; | ||
按压深度:5-6cm(成人); | ||
按压频率:100~120次/min;按压30次后执行“A”。 | ||
开放气道 A | ①必要时清理气道异物,取下活动义齿。 ②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下颌、耳垂与身体长轴垂直。 | |
人工呼吸 B | 方法一:口对口人工呼吸。 压额、捏鼻、包口吹气(双唇包绕病人口部形成封闭腔,用力吹气,吹气时间1s,吹气前普通吸气即可)。 用眼睛余光观察病人胸廓是否抬起。吹气量500~600ml。 吹毕,松开鼻孔1-2s,注意观察胸廓复原情况,见胸廓抬起即可。 吹气2次后,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 |
方法二:使用简易呼吸器 使用E-C手法压紧球囊面罩,观察病人胸廓是否抬起。单手按压气囊到底,送气量500~600ml,送气时间1s。 2次人工呼吸时间小于10秒 | ||
CAB循环 | 按胸外按压:呼吸= 30:2; CAB程序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及呼吸,如已恢复,进行进一步的生命支持判断。 如颈动脉搏动及呼吸未恢复,持续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急救人员赶到或患者出现自主循环体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