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医院地址:巩义市大峪沟镇王河村  

邮编:451200  

联系邮箱:3576529032@qq.com

联系电话:

0371-85668120(预约)

0371-85669120(门诊)


护理常识 COMMON

当前位置:首页> 护理常识

精神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与成效

* 来源: 安康宣传部 * 作者: supman * 发表时间: 2019-03-23 15:35:00 * 浏览: 77

摘要:目的:探究精神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及成效。方法:自2015年1月起在精神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内容包括转变护理观念、强化护理技能、创建病区文化、美化病区环境、转变工作模式、重视护理记录、丰富宣教方式、改变排班模式等,统计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精神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情况。 


 精神病指的是患者在情感、行为、认知和心理等方面存在持久性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症,常见的精神病类型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症、躁狂症等,精神病不但会影响患者的精神及心理状况,还会对患者造成巨大的生理伤害,同时严重影响患者的家庭和周围人群,而周围人群的反应又会给患者造成压力,形成恶性循环【1】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精神病患者的生存状况及在院期间享受的护理质量逐渐被关注,如何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改善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是当前工作中的重点。


 1 精神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 


1.1转变护理观念随着医疗模式的改革,传统的护理观念已经难以满足患者及家属的护理需求。组织全科护士进行有关“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知识的学习,领会优质护理精神,通过模拟演练等方式明确各个岗位护士的护理工作内容。要求护士从患者角度来评价自身的工作行 为,同时从岗位职责出发去分析患者的护理需求,学会换位思考,确保护士能够树立一个良好的护理服务理念,将患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主动思考患者的需求,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通过护理观念的转变,从以往的被动护理转为主动护理。 


1.2 强化护理技能护士的护理技能水平是反应护理质量的基础,要求全体护士参与卫生部颁布的50项基础技能操作培训,重点练习临床常用的11项基础护理措施[2], 对整个流程进行演练。随机选出护士进行配合练习,扮演患者角色的护士要对护理措施实施者进行打分,指其不足之处,相互沟通加强技能训练效果,确保每个护士都能够严格按照流程,对患者实施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方面主要通过日常临床工作来进行 训练和巩固,每月由一名资深护师选择一个讲题进行讲座,对病情观察、交流沟通、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均进行集中讨论,确保每个护士都能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掌握更多的综合知识。


 1.3创建病区文化创建一个良好的精神科病区文化氛围,要求护士一切工作以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为中心,每位护士把自己的护理格言公布在病区的显要位置,从而约束自己的言行,为自己的工作作出指引。每季度评选一次优秀护士,将优秀护士的名字、照片、行为公布在光荣栏,树立明星效应,鼓励其他护士学习、 竞争,同时也向患者展示良好的护理形象。 


1.4 美化病区环境良好的病区环境才能加速患者的康复,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由于精神科收治患者较为特殊,患者一般不能自由出入病区,因此要为患者营造一个相对温馨的环境,避免长期封闭式的治疗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对病区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墙面选择温馨的暖色调,空间内多摆放绿色植物,充分利用墙面对精神科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宣传,同时明确精神科护理服务的理念、程度及服务内容,简单介绍病区概况,方便患者。 在病区走廊设置报刊栏,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免费的报刊杂志,满足有阅读爱好患者的需求。病区环境的设置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爱心和鼓励,消除护患之间的隔阂。 


1.5转变工作模式精神病患者与其他科室患者不同,白天无需固定在自己的病室内进行治疗,而是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因此护士进行工作包干难以实施,据此科室进行了护理工作模式的调整,将传统的床位包干护理转为了岗位责任制护理,每个责任护士 分管6张床位,在岗期间负责患者的全面护理工作,其他时间则由值班护士负责在岗包干,实现了人人管床、互为辅助的效果,为患者提供了无隙的护理服务。 在病区制定分配表,根据护士的工作变动进行调整,使护士清楚明白自己所管辖的患者,患者 也了解自身对应的责任护士,避免了患者找不到责任护士的情况,一对一的形式也使护患之间的沟通相对加深,患者对护士的依赖感增强,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发展。 


1.6重视护理记录精神科护理记录与一般科室的护理记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传统的护理文书书写方式,很难全面的体现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变化,如何准确、全面的记录 患者的治疗情 况,是当前工作中的重点问题[3]。在护理记录方面,要求尽量避免重复记录病历中已有的情况,且要求所有需要交接班的患者都应当进行护理记录,为了确保连续性,从患者入院起到出院, 每个自然日都需要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尤其是对患者进行各类情况的评价结果。记录方式仍采用描述性记录的方法,尽可能客观反应患者的病情及护理措施,但要求对内容进行精炼,避免长篇累牍的记录患者的日常琐事。 (精神科如何准确书写护理记录已经提上日程啦,欢迎关注精神科护理公众号的近期推送!)


1.7丰富宣教方式改变传统单一的口头宣教模式,转为多模式宣教,包括口头宣教、书面宣教及多媒体宣教等。口头宣教仍沿用以往的宣教模式,采用一对一的形式由护士进行讲授。但在口头宣教上对护士的宣教行为进行规范,根据精神科护理工作情况制定健康教育工作手册,按照时间排序,采用类似护理路径的方式对宣教内容进行简 单的排序,从而规范护士的健康宣教行为。 


1.8 改变排班模式将以往的固定排班转为弹性排班,护士长根据当天的患者人数及病 情程度,来安排护理人的数量,例如有危重症患者需要抢救或患者数量超过40人则多安排一组护理小组参与工作。同时安排好备班人员,节假日安排资深护士值班,做好病区的管理工作,一方面减少护理工作压力,一方面避免护理工作由于人手不足而出现安全隐患。 


2 结果 


开展后精神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从开展前的91.10%提升到了98.90%,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升。


3.讨论

3.1更新护理理念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前提传统的护理服务是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而优质护理服务则要求护士以患者需求为中心[4],优质护理的开展必须先完成护士工作理念的转变,要求护士学会换位思考,能够在工作中发现、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措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3.2全面提升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优质护理服务强调的不光是完成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更多的是针对患者需求的改进[5]。在工作中充分考虑精神科患者疾病的特点,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所在,积极主动的进行处理,实现前瞻性护理。从环境、态度、宣教、心理等多方面入手,体现护士对患者的关怀,一方面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一方面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精神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整体护理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