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拷问:和乙肝病人吃饭会被传染吗?
让中国的肝病和我们身边的歧视与偏见都少一些,再少一些。
据文献统计,中国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约86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1];而根据《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推算中国一般人群丙肝病毒感染者约560万例,如果加上高危人群和高发地区的丙肝病毒感染者,约1000万例[2]。于是,江湖有了很多传闻。其中流传最广的莫过于“一起吃饭会被传染乙肝”,无情地拷问着每一个不回家吃饭的灵魂。
类似的求助帖散落在某度、某瓣、某涯各个网站论坛。几乎可以说,上至九十九,下到刚会走都在苦苦寻求这一问题的终极答案,而成年人更是在出界的边缘疯狂试探。
“弱势”的成年人
虽然人高马大,年富力强,但在流行病大数据调研面前,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所有人群中,成年人在肝病面前很“弱势”。
※ 1.乙肝流行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3]
一份广东省3864名成年人乙肝防治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岁及以上各年龄组HBV的标化流行率*均超过80%,而得益于国家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1-9岁儿童HBsAg阳性率从17.88%降至5.75%[3]。
※ 2.丙肝虽然没有疫苗可打,但对成年人也颇不友好
※ 3.成年人暴露感染风险高
① 血液传播[2,4]
② 无保护性行为[2,4]
与乙肝病毒、丙肝病毒阳性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感染的危险性增高。
③ 母婴传播[2,4]
对于乙肝而言,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生期,大多在分娩时接触乙肝病毒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随着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的应用,母婴传播已明显减少。对于丙肝,丙肝病毒阳性母亲将丙肝病毒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约2%, 若母亲在分娩时丙肝病毒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 4%-7%; 丙肝病毒高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
1.潜伏期长
2.早期无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