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能不能结婚
“医生,医生,我最近在谈朋友,好纠结要不要告诉她我是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我该怎么办呢?”
“医生,我们家小孩现在病情很稳定,现在他可以结婚吗?”
……
恋爱、结婚、生育这些常人看来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却困扰着许多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特别是一些年轻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对于在恋爱、婚姻中要不要告诉另一半自己的病情,乃至婚后要不要生育等个人问题上十分纠结。那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能不能结婚呢?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对禁止结婚和无效婚姻做了明确界定。有下列情形得禁止结婚:
①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②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①重婚的;
②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③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
④未到法定婚龄的。
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明确指出了婚前医学检查应包括的疾病种类,即严重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和有关精神病(有关精神病主要是指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型精神病以及其他重型精神病)。经婚前医学检查,对患指定传染病在传染期内或者有关精神病在发病期内的,医师应当提出医学意见;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暂缓结婚。经婚前医学检查,对诊断患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的,医师应当向男女双方说明情况,提出医学意见;经男女双方同意,采取长效避孕措施或者施行结扎手术后不生育的,可以结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禁止结婚的除外。
因此,从法律层面上来讲,处于发病期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是应当暂缓结婚的,在发病期结婚属于无效婚姻。而截至目前,尚未对于精神疾病是否属于“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有明确的定论。


婚姻并不是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那么简单,经营好新的家庭是双方需要共同承担的责任。对双方的生理、心理、经济等等多个方面都有着同样的要求。而精神障碍,特别是以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为代表的严重精神障碍是具有复发可能的。例如,心境障碍的终生患病率高达7.37%,有15%-20%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可能慢性化。有20%左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不良,5 年内复发率甚至可以达到60%以上,因此必须要做好婚后一旦疾病复发的应对措施,夫妻双方共同做好应对疾病的准备,因为一旦复发或病情波动,就没法再持续承担婚姻和家庭中的责任,甚至很可能影响婚姻和家庭关系的稳定和子女的成长。

实践证明,家庭对于严重精神障碍的康复和生命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婚姻、家庭社会支持多,家庭情感表达适度、治疗系统及时、服药依从性好是提示疾病良好转归和预后的重要指标。已婚患者的疾病复发率、服药率、住院时间、住院次数和社会功能明显好于离婚和家庭支持较差的患者。婚姻关系和家庭支持越好的患者,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恢复程度也越好,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甚至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在婚后继续维持这些有利于疾病良好转归的因素,避免不良生活事件等负性情绪的干扰,远离高危社会心理环境因素的刺激,做好疾病的健康管理工作和门诊随访,积极参与社会交往,对于降低疾病的复发,改善预后,提高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