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医院地址:巩义市大峪沟镇王河村  

邮编:451200  

联系邮箱:3576529032@qq.com

联系电话:

0371-85668120(预约)

0371-85669120(门诊)


健康百科 FITNESS

当前位置:首页> 健康百科

精神病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报告

* 来源: 安康宣传部 * 作者: supman * 发表时间: 2020-01-15 14:40:43 * 浏览: 27

【摘要】


      随着生活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率逐渐增加,一旦发生血栓形成,如不及时诊断与治疗,不仅影响原发病的恢复,多数患者可演变为血栓形成后遗症,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合并肺动脉栓塞常可危及生命,精神病患者重在突出安全意识,但病人发病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精神病人由于自制力丧失,治疗依从性极差,出现幻觉、妄想以及不良反应和药物无效等原因。我院自2011年10月-2013年5月诊治3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诊治体会如下:


01

临 床 资 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女,60岁,因精神分裂症复发月余住院治疗,服氯氮平起始量为25mgbid,20天后,日量为125mg,病人出现左下肢皮肤肿胀,紧绀,功能障碍。


      病例女,27岁,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住院治疗主要用氯氮平起始量为50mgbid一周后,一周后日量为175mg,病人出现体温升高,最高体温为38.3,患者自愿左下肢疼痛,胀闷不适。查:左下肢肿胀,体温升高,皮色变深,足背动脉减弱,急查血常规白细胞升高。


      病例3男,45岁,因精神分裂症复发住院治疗,服氯氮平起始量为50mgbid,10天后日量为175mg,病人出现下肢皮肤肿胀,并疼痛明显,双下肢紫绀,活动困难,不明原因的头痛。


      1.2 治疗方法:  ①以药物治疗为主,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为500ml,1次/d,复方丹参20ml1次/d,15天为一个疗程。同时口服潘生丁25mg每日2次口服病人症状减轻后,停静脉给药。给予口服抗凝药物3个月,如肠溶阿司匹林25mg/次,每日3次潘生丁及复方丹参4片1次,以减轻再发及肺栓塞的事件。②其他治疗。a、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时,绝对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急性期后,宜下床适量活动,逐渐增大活动量。b、开始下床活动,患肢宜穿弹力袜,有利于深静脉血液回流,卧床时脱下。


      1.3 效果: 三例均治愈,肢体肿胀,疼痛完全消失,双下肢紫绀消失,头痛渐退,彩超检查示静脉回流恢复正常。

02

讨  论


      2.1 发病机理: 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多发生于下肢,其形成原因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根据发生部位,临床分为三类: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和髂肢静脉血栓形成。此二型都可通过顺行繁衍或逆行扩 展而累及整个肢体,称为混合型,这是临床最常见的类型:精神科病人口服氯氮平后出现镇静作用,睡眠增多,活动减少,肌泵的作用减弱,血流缓慢,易使静脉血淤积在骨静脉袋及小腿肌肉的静脉丛中,另外由于血液淤滞导致组织缺氧,已经发生淤积的血小板促使凝血酶的产生和释放。其结果基底膜暴露,内弹力板断裂,血小板沉着及凝血因子的活化,导致血栓形成,精神科病人发病时多数病人不思饮食,因而静脉注射有刺激性的药物如高渗液体,伴感染时,应用某抗生素,以及在同一静脉处反复穿刺,可致静脉内膜损伤而释放出凝血因子组织凝血活素,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这些物质能引起血管收缩和细胞损伤,甚至引起正常血管的内弹力板断裂,使血小板和纤维蛋白沉积并网络各种血细胞而形成血栓,伴有躯体疾患的病人,如高血压、病人在治疗中应用脱水剂,可增加循环组织的促凝血酶,原激酶和激活前凝血物质,降低纤溶活性,在低灌液状态期间,通过肝脏清除激活的凝血因子能力降低。


      2.2 诊断此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肢体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体温升高,皮色变深,足背动脉减弱,部分病人伴有体温升高,白细胞升高,临床上常能据此出诊断,若辅以彩超或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诊断即可确立。

 

     2.3 治疗一旦诊断明确,应立即开始溶栓,病程超短,治疗超早,疗效越好,应采用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溶栓,抗凝等药物疗法。


     2.4 预防: 应严密观察病人下肢有无肿胀和疼痛,以及疼痛发生时间,下肢肿胀是突然发生还是缓慢发生、是由近侧向远侧发生、还是整个下肢同时发生、是否有肢体感觉和运动障碍足背动脉波动情况、皮肤颜色和温度变化等,一旦出现上述症状,考虑本病的可能,尽早应用溶栓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


  微信图片_20190308093935 - 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