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医院地址:巩义市大峪沟镇王河村  

邮编:451200  

联系邮箱:3576529032@qq.com

联系电话:

0371-85668120(预约)

0371-85669120(门诊)


健康百科 FITNESS

当前位置:首页> 健康百科

疫情尚未结束,精神压力已经接近临界,怎么破?

* 来源: 安康宣传部 * 作者: supman * 发表时间: 2020-02-21 15:18:04 * 浏览: 29

抗击疫情,身心健康都很重要!


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是突如其来的,给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压力,而这种压力,可能会诱发一系列的情绪和认知功能方面的异常,并且随着疫情期的延长,这种压力可能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


其实截至目前的报道,已经将本次疫情和17年前的SARS疫情进行了许多类比,而在SARS爆发的早期,持续的抑郁、焦虑、惊恐发作、精神运动兴奋、谵妄乃至自杀,都曾有过报道[1,2]。那么在本次疫情中,是否也会出现相似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医学界》为此特地邀请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教授、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凌江教授进行了简单的分享。

1

疫情期间,哪些精神问题值得警惕?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新型冠状病毒已经席卷了华夏大地的各个角落,疫情防护固然重要,但我们也注意到,在疫情的背后还有众多的精神卫生隐患。近日,在知名期刊《柳叶刀-精神病学》上发表的评论文章[3]也称:“目前对于那些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人群的精神健康的关注仍然严重不足,及时开展精神卫生服务迫在眉睫。”

当《医学界》问起疫情期民众可能会面对的精神卫生问题时,李凌江教授觉得大家不需要过度紧张,他指出:这次疫情给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压力,轻微的焦虑、恐惧和抑郁情绪是非常正常的精神心理应激反应。

“疫情猛如虎,一个人面对老虎要是没有一点害怕和焦虑,那是不可能的,”李凌江教授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些情绪反而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疫情,比如害怕被感染、对疫情充满焦虑,会促使大家做好防护、减少外出,这其实是一种保护机制。”

但如果在情绪问题的基础上还出现了认知和行为方面的障碍,就是值得警惕和注意的事情了……李凌江教授提到:“在面对疫情所带来的压力时,人们可能会产生迷茫、混沌感,并且丧失判断力,变得盲从,这是认知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而在行为方面,则可能表现为强迫行为,比如反复消毒、冲动性囤积物资、盲目传播不实信息等……以上种种,都是值得警惕和注意的现象。

2

这3类人群易感,需要重点应对!


疫情袭来,没有人是一座安全的孤岛,以下几类人群,是精神卫生问题的“重灾区”:



  • “压力最大的,一定是一线的医护人员。”无论是疾病治疗方面的压力,还是对自己生命财产安全的焦虑,都可能引发一线医护人员的精神、行为异常,因此一线医护人员更应该注意监测自己的精神现状,及时进行相关干预。

  • 决策者面对的压力也是巨大的,因为在疫情的阴影下每一个决策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种重压之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决策系统人员也是精神卫生问题的易感人群。

  • 患者(确诊或疑似)、患者家属在疫情中面对的压力可想而知。对自己命运的不确定感和对死亡的恐惧往往可能诱发一系列精神卫生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