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医院地址:巩义市大峪沟镇王河村  

邮编:451200  

联系邮箱:3576529032@qq.com

联系电话:

0371-85668120(预约)

0371-85669120(门诊)


健康百科 FITNESS

当前位置:首页> 健康百科

您的心情和春夏一样美丽吗?

* 来源: 安康宣传部 * 作者: supman * 发表时间: 2022-04-24 9:16:20 * 浏览: 18



希望大家都能了解这些预防复发的重要事项,拥有和四季一样美丽的心情和生活。



张叔叔去年首次被诊断为抑郁障碍,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后恢复良好。可是今年3月底,又再次入院治疗。张叔叔告诉我们:“回家之后一开始是挺好的。我也特别关注身心健康,在家没事儿的时候就用手机看新闻和健康知识。最近一段时间,好多文章都说春季是精神疾病复发的高峰时期,我就越来越担心。后来觉也睡不好,饭也吃不下,家务也做不了了,天天担心自己是不是也复发了。孩子们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就又送我来住院了。


您是否也有一样的疑问,各类精神疾病真的在春季或春夏之交高发吗?是季节的变化导致了张叔叔抑郁复发吗?

民间流传着“菜花黄,人癫狂”的说法,网上也有着各种“春季是精神疾病高发期”“春夏之交精神类疾病高发”等等类似的文章,也有很多精神科医生感觉春夏时期门诊就诊患者增加了。

对于此类现象,常见的说法有:


① 天气变化说:外部环境变化大,影响人的情绪以及生理变化;

② 褪黑素合成增加说:季节变化,日照增多,导致褪黑素合成增加;

③ 人体代谢改变说:人体代谢加快,药物排泄加快,导致血药浓度降低;

④ 单胺类神经递质增多说:空气电离度升高,阳离子增多,人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增多;

⑤压力增加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往往在一年之初的春季安排各种计划和任务,可能带来过大的压力。

然而,目前并没有确凿的研究证据及明确的理论,能够证明春季或春夏之交是精神障碍发作的危险因素。

图片.png

精神障碍与季节

那到底季节和精神障碍有什么关系呢?

临床上,情感障碍有一个亚型(并非一个独立诊断),称为“季节性情感障碍”或者“冬季抑郁症”。顾名思义,这一亚型的患者,抑郁或双相障碍的发作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有的患者抑郁症状的发作和缓解,常发生于一年中的固定时间,最常开始于较冷的月份(秋季和冬季),在第二年春季或夏季自发缓解,以睡眠过多、食欲增强等非典型特征和心境低落为主要表现。另外,部分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发作形式具有季节性变化特征,即初冬(10~11月)为抑郁发作,而夏季(5~7月)出现躁狂发作。有资料显示,女性患者躁狂具有夏季发作高峰的特点,而男性患者缺乏明显的高发季节。

简而言之,目前已知部分情感障碍患者的发作有季节性变化特征,但这并不等同于大多数的精神障碍在春季和春夏之交容易发作。

图片.png

预防复发

精神障碍的复发会给患者本人及家庭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无论春夏秋冬,患者及家人都应持续警惕精神障碍的复发。那我们在家里能做些什么,来预防复发呢?

1

遵医嘱服药



按时、按量服药,未经医生评估,不要自行减量或停药。

即使症状完全消失,精神科药物治疗也需要足够长的巩固期和维持期,不规律服药和过早减药停药是精神疾病复发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中断药物治疗者的复发风险远高于持续药物治疗者。精神疾病复发后再次治疗,通常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症状缓解,巩固、维持治疗时间也会延长,并有可能治疗效果不如之前。

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有很多,看看您有遇到以下几种令人苦恼的情况吗?比如:


● 患者病情波动或自知力受损,无法主动遵医嘱服药;

● 部分患者年龄较小,不能自行管理药物;

● 部分老年患者因躯体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等原因,无法按时按量服药,甚至可能无意识地误服不当剂量的药物或在不当时间服药;

● 病耻感;

● 畏惧药物的不良反应。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家庭支持在患者的疾病康复过程中非常重要,若观察到患者无法自行遵医嘱服药,就需要家人协助患者,共同完成治疗任务。

▲ 可以由家人代为保管药物,定时看护患者服药,并防止患者藏药;

▲ 帮助患者利用药盒分装药物,确保正确的服药种类和剂量;上闹铃提醒患者按时服药,避免因忘记而漏服;

▲ 给予患者关怀和支持,协助其正确认识疾病和服药的重要性;

▲ 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向医生诉说难以坚持服药的原因。医患双方共同探讨,选择适合患者的最优用药方案和应对不良反应的解决方案。

大家还有什么小妙招也可以留言分享。


2

定期复诊,不适随诊


定期复诊有助于医患双方交流疗效与药物不良反应等各种问题,便于医生掌握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给予相应的药物调整。具体复诊周期,可与医生协商。

患者或家属在治疗过程中遇到问题与困难,应尽快就诊,寻求专业帮助,如有必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更多的病情波动。

“久病成良医”“谁病谁知道”等俗语,绝不适用于精神科的药物调整,自己调药可能延误治疗时机,也不安全。疫情期间还应提前规划复诊取药,避免因环境因素影响复诊甚至停药。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规律的作息、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足够的营养摄入。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保持规律的运动。

NICE指南中明确提到,运动疗法可用于轻中度抑郁症的治疗。运动也可以一定程度缓解某些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如体重增加、血脂异常等。

但必须明确,运动并不能代替药物,依然要坚持服药。


另外,可适当参加社区康复活动,寻求同伴支持。

4

症状监测


如果您意识到患者(或自己)又出现以下症状,就要警惕疾病是否复发:


◆ 情绪改变,如持续低落、高涨、易激惹、焦虑等;

◆ 睡眠改变,如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过少或过多等;

◆ 意志行为改变,如生活懒散,无法完成之前的日常活动或活动增多、冲动;

◆ 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如幻听、幻视、妄想等。

如果对复发有所担心或察觉复发征象,请尽快就诊。
图片.png
    美丽的春夏,并非精神障碍发作的必然危险因素,病友们不要过于担忧。但部分患者的病情,有着随季节变化的特征,需要加以注意。无论春夏秋冬,患者及家人都应持续警惕精神障碍的复发。希望大家都能了解这些预防复发的重要事项,拥有和四季一样美丽的心情和生活。
微信图片_20190308093935 - 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