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医院地址:巩义市大峪沟镇王河村  

邮编:451200  

联系邮箱:3576529032@qq.com

联系电话:

0371-85668120(预约)

0371-85669120(门诊)


健康百科 FITNESS

当前位置:首页> 健康百科

撕掉标签,药不能停!——“精分”患者诊疗实录

* 来源: 安康宣传部 * 作者: supman * 发表时间: 2018-12-26 18:27:07 * 浏览: 57

给患者进行正确的健康教育也可视作一种治疗。



序言:


“你知道耶稣吗?他用自己救赎了我们,死在十字架上,被埋葬后的第三天身体又复活了,我就是圣子耶稣,我能用意念和声音跟上帝交流。”


这是我和精神分裂症患者A先生的第一次见面的场景。 在进行过常规的体温测量后,他跪下来,一边碎碎念一边用手拍打自己的脸。


“你为什么下跪呢?”我问他。


“上帝要我下跪的,我有自己的使命,只有经历上帝的磨练之后才能上天堂。”他认真地说道。


说到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很多人会受影视作品的影响,认为他们都是暴力分子或者危险分子。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至少A先生就是一个安静而又腼腆的年轻人,甚至,他还拥有令人羡慕的学历。


入院之前A先生也有类似的表现:说上帝要他下跪、不要他吃饭。不吃母亲做的饭菜,说父母要毒死他,说他不能上厕所,正常人是不上厕所的。


时常穿着鞋子在床上蹦跳,在外人面前故意说“爸爸妈妈我爱你”。吃东西时将食物扔到地上再拿起来吃,漱口时将水泼到自己的身上。总是用手拍自己的脸,说自己很惭愧。


A先生为什么会表现出与现实环境不协调的言行呢?这要从他的诊断——精神分裂症说起。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严重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


表现为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障碍


可能与遗传、大脑结构异常、神经生化异常、神经发育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比如大脑结构出现了问题——


这就像游戏“无声传语”一样,一名队员向下一名队员进行某个词语意思的比划,如果最开始的那名队员出现了错误,那么最后的那名队员就无法猜对。


大脑也一样,当大脑传递的信息出现错误时,就可能出现精神活动与现实环境不协调的情况。

图片.png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正确观念

得了这个病就治不好了吗?


这是家属的担忧,更是病人的恐惧。


他们担心从此之后就会被贴上“精神病”的标签,漫漫长路,看不到希望。


而作为精神科医务工作者,我们需要提醒他们:


大约20%的患者发作一次缓解后终生不发作。


首次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75%可以达到临床治愈,但是反复发作或不断恶化的比率较高。


精神分裂症出院1年内的复发比例高达33.5%,1年内的再住院率18.9%。


对于首次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年内的复发率超过80%,中断药物治疗者的复发风险是持续药物治疗者的5倍!


■ 坚持治疗、坚持服药是维持病情稳定的主要措施。


总体来讲,由于现在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大约60%的患者是可以达到社会性缓解,具备一定的社会功能。


这些内容,我们会在每周一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反复宣讲


在入院后的第一个周一,A先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什么事情这么开心啊?”我看到他步履轻松地从病房出来,问道。


我看到了希望。”他说:“当我知道自己得了这个病之后,我时常以为自己没有希望了。”



A先生的情绪变化,让我意识到:帮助患者了解疾病预后积极的一面,可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让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主动治疗。


“希望”在什么时候到来都不算晚。

治疗前切记详细说明药物副作用!

目前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三种,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心理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最主要的治疗措施。


A先生之前的治疗方案中只有一种药,这次的方案会增加到三种药物联合应用。


在治疗方案实施前,我有必要跟他认真谈一谈坚持用药的问题。


“我一直都非常愿意吃药。”A先生坐在诊室的椅子上,握着杯子,有些紧张地说:“求学五年的时间,我没有间断过,一直很规律地吃药。”


“但是这次药物方案有调整,之前是一种药,这次是三种药,不良反应可能会比之前重,如体重增加,血糖、血脂升高等,你有了解吗?”


A先生怔住了,过了一会,慢慢地点点头,表示自己听懂了。



精神分裂症属于一种慢性精神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来维持病情的稳定。


因此患者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药物副反应的影响,其中包括了许多严重的不良反应:


手脚发抖,不能静坐,吞咽困难等会使患者感到不适和自卑。如果不及时干预,患者易产生恐惧心理,最后拒绝服用药物。


一些研究发现:“不良反应所带来的苦恼”对于患者不依从心理的影响排名第三


作为精神科医务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关注患者是否感觉到了不良反应,更要关注患者对于不良反应的体验,是否引起其痛苦或苦恼,并及时干预。


避免患者因为对不良反应的负面认识或体验而产生抗拒药物的心理。


消除病耻感,勇敢做自己


有研究发现78.3%的患者存在病耻感,其中33.5%的患者存在中重度病耻感。


普遍存在的病耻感使患者自尊心受到伤害,导致其心理压力增大。易引起患者病情反复,并会导致患者出现延迟诊治、丧失治疗信心等一系列问题。


“精神分裂症是一个标签,它不像是身体上的疾病,生病了大家愿意积极去治疗,得了心理上的疾病或者精神疾病是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你知道的,社会人对这个有偏见。”说到这个问题,A先生说自己很困,不愿再继续聊下去



的确,目前人们对精神疾病患者多持负性态度,认为患者具有危险性和暴力倾向,尤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


这种态度使患者渐渐从正常人的世界中孤立出来。


当他们生病时,不愿让别人知道。


哪怕是出院后,在初次与别人见面时,患者也会努力隐瞒自己曾经接受过该病治疗的事实。


但随着科普工作的进行,社会对精神分裂患者的认知也会逐渐提高。


现阶段,我们尤其应该注意对患者“病耻感”的干预。


我们有义务引导患者意识到:精神疾病和糖尿病、高血压是一样的,只不过精神分裂症是大脑疾病。


“其实别人对精神病人没有恶意的,他们只是因为不了解这个疾病而有些恐惧。人对不了解的东西总是有些恐惧的,所以我们要换位思考,客观面对别人的评价”


通过17天的治疗与康复,这个青年改变了许多,可以在他身上看到丰富的学识所带来的涵养和魅力。


曾经他为自己的未来担忧,现在他充满信心,在与疾病赛跑的这个过程中,似乎有了必胜的决心。


是时候进行出院谈话了。


回去之后你有什么计划吗?”现在与他对谈,我也轻松了许多。


“坚持按时按量服药,定期复查,按时休息,如果出现失眠、多梦、头痛头晕、容易烦躁时告诉家人,及时到医院就诊。然后就是多与家人沟通,坦然面对疾病……”


他说了一堆照本宣科的话后,笑了笑:“另外我要给自己定一些切实可行的目标,将自己的长处展现给他人,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给患者进行正确的健康教育也可以视为一种治疗。


它让患者正确地认识疾病,了解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坦然面对疾病,重新认识自己,重新点燃希望之火。


愿每个精神疾病患者都撕去心灵上的标签,与世间美好相拥。

微信图片_2018083017114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