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为什么不能申请驾照?是歧视吗?
不允许不代表歧视,反而是种保护。
张先生(化姓)曾患过精神分裂症,经过住院治疗后好转,如今处于稳定期,精神状况还不错,并回归到工作中。出于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他打算申请驾照,但咨询公安交管部门后得知,患有精神分裂症是不能申请机动车驾驶证的。
他有点难以理解,为何自己不能开车了呢?

公安部颁布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中有如下规定:
有器质性心脏病、癫痫病、美尼尔氏症、眩晕症、癔病、震颤麻痹、精神病、痴呆以及影响肢体活动的神经系统疾病等妨碍安全驾驶疾病的,不得申请机动车驾驶证。
有器质性心脏病、癫痫病、美尼尔氏症、眩晕症、癔病、震颤麻痹、精神病、痴呆以及影响肢体活动的神经系统疾病等妨碍安全驾驶疾病的,车辆管理所应当注销其机动车驾驶证。

为什么精神病患者禁止申请和使用机动车驾驶证呢?
精神分裂症发作时,患者往往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对自身及周围环境的认识辨别能力受损;严重时,控制能力明显受损,会出现一些危险行为。
例如,在开车过程中如果发生被害妄想(认为有人在跟踪自己)或命令性幻听(让自己撞向某处),就可能发生无法自控的伤人或自伤行为。在这种情况下,驾驶机动车显然是不安全的。即使病情稳定。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发率较高的疾病。为了避免复发,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及镇静催眠类药物,而它们对运动功能和驾驶能力同样有损害。患者的动作可能变得迟缓或反应不过来,让驾驶变得危险。
▎抗精神病药物
抗精神病药物会引起困倦、视物模糊、手抖、肌肉僵硬等不良反应,导致动作迟缓,在紧急情况下不能及时做出应激反应,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镇静催眠类药物
镇静催眠类药物也是精神分裂症的常用药物,能有效改善睡眠质量。但此类药物会引起白天困倦、思睡、视野模糊、乏力、头晕及反应速度慢等症状,可显著损害认知功能及驾驶能力。
需要特别说明
即使病情稳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也不推荐驾驶,主要由于疾病本身因素以及药物治疗因素均可损害患者的注意力等高级认知功能,患者的应变能力也明显下降,而且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服药,而药物会进一步损害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精细动作,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增高,因而不适宜驾驶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