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医院地址:巩义市大峪沟镇王河村  

邮编:451200  

联系邮箱:3576529032@qq.com

联系电话:

0371-85668120(预约)

0371-85669120(门诊)


健康百科 FITNESS

当前位置:首页> 健康百科

神行百变与凌波微步:从医疗暴力的现实威胁说开去

* 来源: 安康宣传部 * 作者: supman * 发表时间: 2019-09-14 16:53:59 * 浏览: 31
临战脱逃,权宜之计,究非治本之策。长久来看,避免医疗暴力,可从三方面着手建设。
一、“打铁还需自身硬” ,医方做好分内事。
(一)提供优质服务
曾有一部分人就医疗算不算服务行业进行过争论,现在大概没什么疑问。医疗属于服务业,因其服务对象是身处疾病的人,更应该被人文对待。服务的问题,在多个法律文件中有体现。如《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九条要求“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以患者为中心,加强人文关怀”,《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第七条要求“优质服务,医患和谐。言语文明,举止端庄”等。             
优质服务体现的是医务人员对患者的人格尊重,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仗,医方以诚待人,正常的患者断不会拳脚相向。

(二)恪守职业道德
廉洁行医,不收受红包,不利用执业之便谋取不当利益。“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医务人员行得端、站得正,凛然不可侵犯的“一身正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医疗暴力的发生。

(三)提高医疗质量
 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之根本,围绕十八种核心制度健全医疗安全质量体系,提高医疗质量,减少直至杜绝“人祸”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能有效减少医疗争议的发生,遑论医疗暴力。

(四)畅通沟通渠道
有相当一部分医疗暴力来自医患之间的“误会”,多花点时间,好好说话,有效沟通,让患者充分知情,方能消除分歧和争议。“误会”有时候在所难免,亡羊补牢的工作也不可忽视,要畅通患方投诉渠道,避免给患者造成“没人管,没人理”、“袒护自己人”的认识,从而自认为“维权无门”,“只能诉诸暴力”。

五)风险识别及预防
有些人“脾气比较急”,“习惯以暴力解决问题”,还有一部分人在饮酒、滥用药物后“情绪不稳定”,对这些人要有评估,根据风险级别做相应的预防。比如对醉酒后不配合诊疗的患者,就可以预先通知保卫科到场。
图片.png
二、“一个巴掌拍不响”,患方也得有担当:
(一)理解医学的局限性
医疗科技飞速发展,许多以往“不治之症”也有了解决办法。但医学仍有诸多未解之谜,这是由人体的复杂性的人类认识的有限性决定的。“医学不是万能的”,还会出现很多的不良后果,把这些不良后果统统“甩锅”给医方是不客观的,希望患方能够理解。

(二)尊重医务人员人格
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医务人员概莫能外,医患应该相互尊重。

(三)合法、合理表达诉求
 一个文明、法治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有序的,排斥“丛林法则”的社会。私人暴力必不被容许,诉求表达应合法、合理。

图片.png
三、“众人拾柴火焰高”,社会一起来努力:
(一)坚持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质
无比赞同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定性,其关乎人的生命健康这一人类基本生存需求。政府应该担负起这类职责,而不是把矛盾转移给医患双方去承受。

(二)让医务人员的收入正大光明
取消药品加成,打击医疗领域的腐败行为,改革医务人员收入方式,让医务人员不用再“偷偷摸摸挣钱”,挺起腰杆行医,不再被“污名”,不做“谁都可以摸一把的小尼姑”。

(三)舆论引导公众理性对待医疗风险
医学的局限性永远存在,医疗风险永远存在,舆论有义务向大众普及。让大家周知,出现问题后,才不会贸然归咎于医方。

(四)医疗纠纷报道真实、公正、客观
那些个“缝肛门”、“八毛门”就让他们成为见鬼去的历史吧,不要听“一面之词”,不为吸引眼球夸大事实,不先入为主“当法官”,还原真实,公正、客观报道医疗纠纷。

(五)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
法律规定的已经不少了,在我看来,这些个立法也很科学。但“徒法不足以自行”,只有相关部门能够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才能有全民守法的真正法治局面。

一起努力,杜绝暴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