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医院地址:巩义市大峪沟镇王河村  

邮编:451200  

联系邮箱:3576529032@qq.com

联系电话:

0371-85668120(预约)

0371-85669120(门诊)


健康百科 FITNESS

当前位置:首页> 健康百科

让精神病患者有尊严的活着,需要你我共同努力!

* 来源: 安康宣传部 * 作者: supman * 发表时间: 2019-10-03 14:59:14 * 浏览: 68

共同帮助精神病患者摆脱“病人”身份,更好融入社会生活!



精神病患者在康复或出院时,家属和患者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

我出院后能马上去工作、上学吗?还是现在家休养一段时间比较好?

我在精神病医院住过院,出去后,别人会不会看不起我?

我们的孩子出院之后再有情绪上的问题,影响学习、工作,怎么办?

病人当初是因为在打工时经历了某些事情后开始犯病的,现在出院了,是不是不能再让他出去工作了?

随着精神病患者自知力逐渐恢复,康复期的他们对发病时的情况大多有所回忆,思想上开始有顾虑,意识到自己今后生活的艰难,担心社会偏见,担心工作问题,担心恋爱问题,担心家庭社会对他们的看法,担心疾病复发等等,无数个担心使他们出院后为如何更好的回归社会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精神病患者更好的回归社会,需要医护人员、家属、社会等多方面的努力来协助患者共同完成。

医务人员方面




1. 对于处于恢复期准备出院的患者,医护人员要从预防的角度向患者讲解精神疾病的有关知识,治疗原则及坚持服药的重要性。介绍常用药物的副作用及应对方式,教导患者出院后也要定期复查,掌握复发规律,防止复发。

2. 针对精神科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帮助他们消除疑虑,以积极的情绪配合治疗,对回归社会充满信心。

  • 对有消极情绪的患者,在尊重、爱护他们的同时鼓励患者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如唱歌、打扑克、看电视等。同时, 还要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到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减少自卑感引导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自信鼓励他们重新抬起头、重新回归到家庭与社会之中。


  • 对有严重焦虑、恐惧心理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结合患者不同的年龄、文化程度、性格以及职业等安排一些其力所能及的活动以转移其注意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开放或半放式的病房管理进一步扩大其活动范围,并鼓励患者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对于自我控制能力较好的患者可以让其参与病房管理,如:组织患者活动,外出带检查,打扫卫生,协助工作人员观察病友的病情变化,督促协助病友完成日常生活料理,以此调动患者的生活、工作积极性。让患者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患者思维,学会自己规划生活,提升独立生活的能力。


  • 加强患者与家属、朋友、单位等的联系进一步让患者感到家属、朋友、单位都在关心着自己,使患者感到自身的价值并对未来人生充满希望从而达到消除其抑郁、消极、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


3. 患者出院时,对家属做好出院指导,嘱咐家属重视患者预后的心理状态及抗精神病药品的管理。督促患者规律生活,按要求治疗,讲解病情复发的几个先兆表现,如夜眠差,情绪高(低),话多......”等,及时发现及时与医生联系。

4. 患者出院后,医护人员做好回访工作,追踪患者出院后的病情变化,及时给予相应指导。


患者方面



1. 患者应听从医护人员对其做的健康教育,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继续治疗,按时复查,按量服药,了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应对方法,不可擅自停药,减药,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

2. 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睡眠习惯,不喝酒,少抽烟,不暴饮暴食。充足的睡眠不但可以保证一个人的精力充沛,还可以防止疾病复发。

3. 面对现实,树立信心,重视自己的优点和成就。由于精神卫生知识普及不够等原因,大众对精神病人都存在歧视和恐惧,在这种现象未能彻底改变之前,患者要有充足的思想准备,正确处理好各种社会心理因素,比如人际交往,经济问题,工作职业,婚姻等,努力提高自身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刺激的承受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社会交往能力。

4. 学会主动调节自身情绪。对不健康的情绪反应,如愤怒、焦虑、抑郁、悔恨等主动克制。改变精神上获得满足的方式,多参加户外活动,培养业余爱好,不可因为养病等原因闲置在家。

5. 正确认识自身疾病,内心苦闷时要勇于诉说。自身情绪不稳,夜眠差或出现心身不适等情况时要主动医生联系,寻求帮助,及时复查,调整药物,避免疾病复发。

家属的陪伴与监护



1. 家庭监护人应遵循医生的健康宣教,增强对患者异常行为的应变能力,更好地为患者创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气氛,监督患者服药,帮助患者合理安排生活,适应社会和工作。

2. 家属要正确的认识的精神疾病,学习与精神病患者正确的沟通方式,学会共情,要有耐心,多陪伴患者,正确的引导患者面对生活,如患者出现不正常的想法或行为,如:情绪低落,哭泣,兴奋,话多,行为怪异......不要呵斥患者,避免激惹性语言,用开放性语言询问患者内心感受,了解患者内心动态,及时与医生联系咨询。

社会方面



1. 加强对社会上精神病患者的排查,在治疗上给予一定补助,确保患者的精神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减少疾病对患者自身和社会的消极影响。

2. 社会各界应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增强全民对精神病的正确认识,改变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看法,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感情,让他们感到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这对他们更好的回归社会至关重要。